独倚秋风

文包在爱发电,爱发电同名,大家发电即可看到。
最近学业繁忙,暂退,明年3月份再相见啦!

【Banana Fish】【A英】我仍在怀念那些一起逮香蕉鱼的日子 /浅析亚修之死

我仍在怀念那些一起逮香蕉鱼的日子

——浅析亚修·林克斯的死亡原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“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……”

在2018年七月新番《BANANA FISH》已然落幕将一年多之后,我终于补完了《BANANA FISH》。啊,9012年了,我竟然还在为香蕉鱼落泪。对于主人公亚修·林克斯的死成为了本剧最大的遗憾,也是最大的不解。

童年时期的性侵没有杀死亚修;黑帮火拼没能杀死亚修;政府追杀亦对亚修无可奈何;而劳的一把小刀却让亚修长眠于此。

那么不可一世的亚修,历经无数次枪林弹雨,依旧活下来,但死在了劳——出场很晚、戏份很少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配角手中,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。

下面,我陈列几个自己的观点,大概算抛砖引玉吧……

 

一、亚修担心自己的存在依旧会给英二带来危险

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。

当亚修看到英二给自己的信后,突然发疯似的狂奔,亚修要奔去哪里呢?不用想,既然英二发出了来日本的邀请,那么亚修一定是去机场找英二。而正是劳此刻冲出来给了亚修的这一刀,让亚修彻底清醒,明白了自己与英二始终是两个世界的人,自己的存在只能给英二原本平静的生活带来杀戮。

第一次,英二因为自己而被射中肩膀(擦伤),导致发烧;第二次,英二直接被枪打中致命的腹部,直接送进医院抢救。

英二是无辜的人,凭什么因为自己而惹来杀身之祸?欧沙死了,还有帝诺;帝诺失势,还有福克斯。亚修太过张扬太过耀眼,也就树敌无数。敌在明我在暗,一个敌人被干掉,又会有十个敌人站出来,虽然此时看上去风平浪静,然而始终无法确定是否有会有一轮又一轮的敌人出现。即使前往日本,也难保绝对安全。

换句话说,只有亚修从这个世界上消失,才能换来英二的平安。

这一刀捅醒了亚修,亚修清楚地明白了这一点,于是他选择死亡,选择用自己的死保护英二。

但是,这么单薄的理由支撑不起亚修复杂的人物形象,单单这一个原因是绝对说不通的。日本虽然不是绝对安全,但是对于美国来说绝对是桃花源般的存在,改头换面,用个假身份继续生活,在那个信息技术还未有如今这般发达的时代,应该不算什么难事;况且亚修竟然不考虑英二的感受,贸然“自杀”,留英二一个人在世上孤孤单单。于情于理,都全然不符合逻辑。

 二、宿命论

亚修是一个“向死而生”的人,他的非正常死亡是命中注定,不过或早或晚。死于劳的刀下,或死于某个不知名的小喽啰手下,劳仅仅起到催化剂的作用,让反应更加迅速地发生。

对于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出生的人,有着那样遭遇经历的亚修,亚修身上背负着“死亡”的命运,亚修这个人物带有典型的日本物哀美学,“每一个向死而生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”,这一点对于国人来讲确实很难理解,如同《源氏物语》一般的宿命论,人在一出生,他的宿命就已经被上天注定。

我不知道对于年轻的大家来说,能不能感受到身上背负着的命运枷锁,因为命运,冥冥之中注定了你的结局。或者说的简单一点,有的时候是不是不禁发出:这就是“命”啊,这种感叹。

因此,亚修就是背负着沉重的镣铐,除了死没有其他的选择,这是他的命中注定。

说回剧名,BANANA FISH出自于赛格林短篇小说《逮香蕉鱼的好日子》,特意去翻阅了赛格林的原著,在原著里,香蕉鱼的隐喻就是贪得无厌的人,对于漫画剧情其实关联并不大,可以说,作者吉田秋生仅仅只是借用banana fish这个名字为剧中的化学药物命名,bananafish仅作为一个线索对剧情起到推进作用,可以是Applefish,也可以是peach fish。而主人公西蒙却十分值得研究,战后的西蒙与妻子外出度假,在沙滩上与一个小女孩进行了一番关于“香蕉鱼”的对话后,回房自杀了。

原著里的西蒙自杀了,所以亚修也要自杀。借用一句我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一句话:“不是吉田秋生要他死,而是赛格林要他死”。西蒙的命运就是亚修的命运,历经了这么多的亚修,死亡才是他真正的归宿。如果这么说很难理解,那么换一种表达方式:亚修的死,也是向赛格林致敬。

每一个向死而生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……

 三、人物的完整塑造

对于亚修这样一个灿烂的生命,唯有死去才能对得起他的轰轰烈烈。

吉田秋生说过,你能想象亚修老了,卧病在床,再也走不动跑不起的样子吗?一个英雄式的人物,竟然也有这样的时刻,虽然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,但是对于如此壮美的角色,我们无法接受“亚修回归平庸生活”的结局。

一个人物的塑造有的时候需要艺术性大于真实性。为什么王子公主的童话剧都结束于浪漫的婚礼吗?你能想象英俊潇洒的王子白发苍苍身形佝偻,美丽动人的公主朱颜辞镜风韵不在吗?王子公主被生活的琐碎磨平,他们之间会有争吵有矛盾,他们会涉及金钱权利的纠纷,永不停歇。他们之间的故事不再浪漫、不再唯美,变得平庸无奇、索然无味。

亚修的故事也是这样,他完成了他的使命,对于亚修这个人物,作者已经塑造完成了,那么亚修这个人物也就没有活着的必要了。

 

四、悲剧的延续性

从古至今,似乎悲剧总是能流传更久的时间,对人们的影响力更大、延续性更久。从莎士比亚的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,到汤显祖的《牡丹亭》;从《泰坦尼克》到《倩女幽魂》,凄美的爱情、特定的背景、永远的离去,总是阴差阳错、总是不得圆满。不完美的总有遗憾,有了遗憾总是牵挂,牵肠挂肚、百转千回,到底是意难平……

让自己的作品更有影响力是每一个作者共同的愿望,吉田秋生就是利用了亚修的死亡,让《banana fish》被人记住。这是作者故意设计的情景,如果说前面的理由都是我们读者在找强行借口,那么这个理由或许才是吉田秋生真正的目的。

大家可能觉得这个理由太过功利,不妨结合之前的几条理由,前面已经有了许多的前提可以安排亚修的死,吉田秋生便借势这样做了下来。前几条理由累加,也就不那么单薄,于是“悲剧性”这条理由也顺理成章了。

正是因为亚修的死,让《banana fish》有了遗憾,它不再是王子公主的浪漫童话,也摆脱了主角才是最后赢家的终极定律,使得《banana fish》这部作品完全上升了一个高度,彻底脱离低级创作,走向真正的“作品”。

换句话说,在某种程度上,正是亚修的死,成就了《banana fish》如今的地位。敢问大家,如果亚修最后没有死,大家还会不会在《banana fish》完结一年之久的今天记得这部冷番?答案很明显,可能会记得,但绝不会有现在这么刻骨铭心。

同理,亚修的死因——死于一个小喽啰,也是为了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,这是一种文学手段和效果,同样能让《banana fish》这部作品留在心里更长的时间。

总的来说,前面的理由只是铺垫,但悲剧的延续性才是最终目的,目的就是为了成就《banana fish》。

 

 

借用我之前看到的一句话“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”,亚修就是这样一个炽烈而哀恸的人,他满怀绝望却予人希望、他四面楚歌却一腔孤勇、他一路风霜却向阳而生、他干戈寥落却星辰入怀。

他是诗,长河飘摇;他是梦,缥缈瑰丽;他是画,须臾亘古……宛如从不属于这个人间……

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纽约的市立图书馆,在亚修闭上双眼的位置献上一枝玫瑰。

 

谨以此文,献给我爱的那个17岁少年。

 

 

R.I.P 亚修·林克斯

欢迎大家给我点小红心和小蓝手,更欢迎给我评论,一百个小红心都不如一个评论让人充满斗志!欢迎捉虫!民那桑的鼓励是我产粮的动力!爱你们哦!

最近一直忙各种事,准备走出舒适区,甚至开了b站打算当up主,都差点忘了自己的本职了。好久不更新LOFTER了,有了灵感就更新

评论(11)

热度(97)
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